齊魯之地的藝術展現(xiàn),山東地方戲曲大全
2016-08-31 10:47:00作者:匿名第一星座網(wǎng)
齊魯文化在山東大地上盛開,是山東文化的名片之一。今天,要介紹的是關于山東的地方戲曲,看看在這齊魯之地,都有哪些戲曲文化,又都有什么樣的藝術特色。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呂劇
呂劇又稱化裝揚琴、琴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流行于山東大部和江蘇、安徽、東北三省的部分地區(qū),起源于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其音樂屬于板腔體,兼唱曲牌,主要伴奏樂器是墜琴、揚琴、三弦、琵琶,稱“呂劇四大件”。它以淳樸生動的語言,優(yōu)美悅耳的唱腔,豐富多彩的音樂語匯而深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
1900年前后,呂劇被搬上舞臺;1917年以后,呂劇班社進入濟南、大連等城市演出;1951年,第一個呂劇專業(yè)院團濟南市魯聲琴劇團(濟南市呂劇院)成立;1953年,第一個省級院團山東省呂劇團(山東省呂劇院)成立,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郎咸芬、林建華、李岱江等著名藝術家,以及《姊妹易嫁》《借年》《李二嫂改嫁》等著名劇目。
棗梆
棗梆是山東省傳統(tǒng)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于古曹州(今菏澤),在山東又稱本地,人山西)讀如找(zhǎo),系由“山西人”三字拼成的一個新造字,是指山西上黨梆子傳入山東后,受到當?shù)卣Z言的影響,發(fā)生變化,學唱者又多為本地人,所以傳出了這個名稱,意即“本地的山西梆子”故一稱“zhao梆”,其源出自山西東南部的“上黨梆子”,因而又名“澤州調”。
棗梆的唱腔既高亢激昂,又委婉活潑,用真嗓吐詞,假嗓托腔,而且真假嗓音截然分開,由真嗓突然翻高而假嗓,這個假嗓用“咿、呀”托腔,腔韻悠長,給觀眾余音繚繞之感。這是棗梆特有的韻律。
山東梆子
山東梆子是流行于山東省魯西南及魯中地區(qū)的傳統(tǒng)地方戲曲劇種。又名“高調梆子”,簡稱“高調”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點,被人稱為“舍命梆子腔”。
主要流行于山東西南部的菏澤、濟寧、泰安等地的大部分縣市,以及聊城、臨沂等地區(qū)的廣大城鎮(zhèn)鄉(xiāng)村。因流行區(qū)域的不同,群眾對其稱呼亦有別。如以菏澤為中心的,習稱“曹州梆子”;以濟寧、汶上為中心的,稱為“汶上梆子”或“下路調”,總稱“高調”,以區(qū)別于流行在魯西南、冀南的“平調”。1952年,定名統(tǒng)稱為“山東梆子”。
萊蕪梆子
“萊蕪梆子”,又名“萊蕪謳”,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劇種,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是中國傳統(tǒng)地方戲曲劇種中的奇葩。
山東萊蕪梆子的音樂具有鮮明的特色,其唱腔高亢雄壯、高昂粗獷、剛勁挺拔、激烈奔放,氣氛熱烈,旋律平實、行腔流暢,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它是中國300多個戲曲劇種之一,是萊蕪文化滋養(yǎng)而成的極具地方特色的藝術奇葩。以萊蕪為中心的魯中腹地,少有其他民間戲曲流傳,百余年來,萊蕪梆子曾是當?shù)匚幕顒拥闹饕问剑侨罕娪H切的鄉(xiāng)音,具有很強的心理凝聚力。長于體現(xiàn)正劇,特別是喜劇氣氛。從這點講,它代表了爽直粗壯的泰沂山區(qū)人民的性格特點。因此深受山東省萊蕪及周邊地區(qū)群眾的喜愛和歡迎,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家鄉(xiāng)戲”。
高密茂腔
高密茂腔是山東省高密市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以曲調質樸自然,唱腔委婉柔怨,生活氣息濃郁,通俗易懂,委婉動聽,頗有“一聲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歡起此時”之妙,深受群眾喜愛,被譽為“膠東之花”,俗稱“拴老婆橛子戲”,在廣大農村有深厚的群眾基礎。
由高密茂腔劇團演出的現(xiàn)代戲《盼兒記》曾于1990年應邀晉京演出,頗受好評。2006年5月,高密茂腔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曰,又被評為“和諧高密十個亮點”之一。
你可能也喜歡:
柳琴戲中的經(jīng)典“臺柱戲”分別有哪些
大平調名段賞析:大平調《盤坡》唱詞
大平調名段賞析:司馬矛告狀戲詞
歷史名篇,大平調收姜維唱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