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黃歷傳統(tǒng)節(jié)日二十四節(jié)氣良辰吉日搬家吉日訂婚吉日結婚黃歷領證黃歷搬家黃歷提車黃歷入宅黃歷開業(yè)黃歷
首頁 老黃歷傳統(tǒng)節(jié)日

古時候七夕送什么 細數(shù)古人定情信物

2017-08-21 15:04:00作者:匿名第一星座網(wǎng)

  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七,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的愛情節(jié)日七夕節(jié),據(jù)說七夕節(jié)始于我國漢朝時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而在古代逢到七夕,也是古人們向心愛之人表達情思,傾訴衷腸的好機會,往往也會互贈定情信物,那么今天的老黃歷就為你介紹,古時候七夕送什么。

同心結

  同心結
  《詩源》里說文胄與鄰婦姜氏相愛,并送姜氏一枚百煉水晶針為信物,姜氏啟履箱,取連理線,貫雙針,織同心結回贈文胄。素縷表示純潔,而針諧音同貞。將那絲絲縷縷的錦帶編成連環(huán)回文式的同心結來贈與對方,綿綿思戀與萬千情愫也都蘊含其中。梁武帝蕭衍詩有“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

  宋代林逋有“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的詞。言為心聲,所謂“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苯Y這個漢字就象是一張“不舍心懷、情用牢結”的網(wǎng),卻網(wǎng)不盡天下癡兒女故事的萬一,目睹神傷。

團扇

  團扇
  越國大夫范蠡到諸暨城南苧蘿山尋覓賢良,卻與赤足浣紗的西施一見鐘情,而且定下了百年好合的誓約。心靈手巧的西施便用麥草編成扇,將自己的容貌用彩絲繡于扇芯,送予范郎。

  古人在以詩詞表達自己心聲時,也不忘用團扇作指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西漢時期的團扇,因為它潔如明月,蘊涵著團圓、歡聚之意,很容易就被女性細膩、溫婉、浪漫的性情發(fā)現(xiàn)和選擇,將它視為純潔愛情的象征。

如意

  如意
  古代宮廷里的不少地方都會擺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賞。除此之外,如意還作為一種信物,在皇帝選后妃時,皇帝執(zhí)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如意在宮中還是一種高貴的禮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慶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獻如意。

戒指

  戒指
  用戒指定情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南朝劉敬叔《異苑》中記載沛郡人秦樹在冢墓中與一女子婚合,臨別時,“女泣曰:與君一睹,后面無期,以指環(huán)一雙贈之,結置衣帶,相送出門”,會面安可期,見指環(huán)如見其人,指環(huán)之重躍然詩里。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為戒指是定親或定情信物,所以這個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卻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

  伸出手讓對面的人為自己戴上,而后,或者幸福的戴一輩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對著它哭到心碎?!短綇V記》里說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相愛,臨別時王氏子婦贈李章武白玉指環(huán),并贈詩曰:“捻指環(huán)相思,見環(huán)重相憶。愿君永持玩,循環(huán)無終極”。后來李章武再去華州,王氏子婦已憂思而死,二人遂神會于王氏宅中。

沉香

  沉香
  我國古人很早就已將沉香視為珍貴之物。到了明清,宮廷王室崇尚用沉香制成的筆筒、木瓶、觥杯等工藝精細的擺件,特別是小巧玲瓏的雕件,捏在手上可以把玩,掛在身上可散香味,這種藝術品特別時尚。如鴛鴦暖手既可用于貴婦閨秀,又可用作夫婦、戀人之間愛情的信物。

  清代國寶——乾隆沉香獅子喻意吉祥浪漫,背后還有一段乾隆皇帝的浪漫故事——據(jù)說這件國寶和有著傳奇身世的香妃有關。香妃來到中原后一直茶飯不思,悶悶不樂,直到看到集市上的舞獅表演,才嫣然一笑。香妃的一顰一笑被暗中觀察的乾隆看在心里,據(jù)說從此以后乾隆對獅子便情有獨鐘了,后宮中的許多擺件飾品都有獅子的影子可尋。

荷包

  荷包
  荷包是中國漢族傳統(tǒng)服飾中,人們所隨身佩帶的一種裝零星物品的小包。荷包的造型有圓形、橢圓形、方形、長方形,也有桃形、如意形、石榴形等;荷包的圖案有繁有簡,花卉、鳥、獸、草蟲、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語、詩詞文字都有,裝飾意味很濃。

  荷包上繡鴛鴦常用作定情之物,妻子送給丈夫佩戴,以示夫妻恩愛、永不分離的意思。荷包上繡鴛鴦常用作定情之物,妻子送給丈夫佩戴,以示夫妻恩愛、永不分離的意思。

你可能也喜歡:
節(jié)日大全: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
上海崇明的七夕乞巧習俗,你知道多少
推薦:七夕情人節(jié)送什么花給女朋友
七夕愛情詩句,七夕愛情詩詞精選

展開閱讀
流年2024吉日查詢八字財運十年大運
八字合婚八字精批十年大運測終生運
2024甲辰年十二生肖運程(完整版)

熱門推薦

姓名配對測終生運測事業(yè)運合婚配對命格精批2024生肖運

綜合測試

生日密碼
生辰八字
稱骨骨重
前世今生
生肖查詢
生命靈數(shù)
黃道吉日
公歷換農(nóng)歷
農(nóng)歷轉公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