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城市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間故事戲劇文化
首頁 文化城市文化

北京大學前身叫什么,北京大學的歷史

2015-12-29 15:05:00作者:匿名第一星座網(wǎng)

北京大學

  1931年北大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設立合作研究特款。動工興建新圖書館、地質(zhì)館、灰樓學生宿舍等三大建筑,修建了大操場;理科各系設施得到相當?shù)母纳啤?/p>


  1932年6月,北京大學實行學院制,設文、理、法三個學院,胡適、劉樹杞、周炳琳分別出任院長。

  1935年,北大已建成實驗室40多個,實驗儀器6716件,標本15788種,藥品及實習用具3100多件,設備條件居于全國高校前列。

  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時期(1937-1946)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7月底,日軍先后占領北平、天津。9月,北京大學奉南京國民政府令南遷至湖南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天津的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臨時大學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全校設文、理、法商、工、師范五個學院,26個系。1938年5月4日,西南聯(lián)大正式上課,次年5月北大研究院在昆明恢復并開始招生,研究生學籍分屬三校。

  西南聯(lián)合大學辦學條件十分艱苦,校舍緊缺、缺少儀器、資金不足。部分師生不得不兼職以維持生計。盡管條件艱苦,西南聯(lián)大辦學九年間本???、研究生畢業(yè)3882人,在校生共8000人左右,培養(yǎng)出了很多優(yōu)秀人才。

  其中90人后來成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6人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獎章者共23人),3人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李政道、楊振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45年8月,日本戰(zhàn)敗。由于交通條件困難、三校原有校舍有待修繕,西南聯(lián)大繼續(xù)辦學一年。1946年5月4日,西南聯(lián)合大學舉辦結業(yè)典禮,聯(lián)大宣告結束。

  戰(zhàn)爭勝利后的國立北京大學(1946-1949)1946年7月胡適先生由美返國,9月正式就任北大校長,致力于北大之全

  面復興,“把北大做到最高學府,做成功今日最高的學術研究機關”。雙十節(jié)在國會街北大第四院禮堂隆重舉行復校開學典禮。胡適先生以其絕高的威望,延攬名師,可謂濟濟多士,萃集一堂。

  1946年,北大聘任湯用彤為文學院長,饒毓泰為理學院長,周炳琳為法學院長,馬文昭為醫(yī)學院長,俞大紱為農(nóng)學院長,馬大猷為工學院長,樊際昌為教務長,陳雪屏為訓導長,鄭天挺為秘書長,設33個學系(其中醫(yī)學系下設18科)、兩個專修科及獨立的文科研究所。

  據(jù)1946年12月的統(tǒng)計,北大有注冊學生3420人。復員后,北大文、理、法學院得到加強,醫(yī)、農(nóng)學院處于中國頂尖水平。胡適還擬設立原子能研究中心,但是因局勢動蕩未能實現(xiàn)。194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選舉首批院士,北大十名教授當選,列中國各大學之首。

  1948年11月,國民政府原本計劃讓北京大學南遷,但北大教授會決議不南遷。國民黨擬定“搶救大陸學人計劃”,派出飛機,希望一批重要學者離開北平南下。胡適、錢思亮、毛子水、姚從吾等人受邀南下,但大多數(shù)學者留在了北平。12月15日胡適校長離平南遷,由鄭天挺、湯用彤、周炳琳三人主持校務,但表示“我雖在遠,決不忘掉北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底,北大教育系并入北京師范大學。1952年,政府仿效蘇聯(lián)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diào)整,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的文理科的部分師資并入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北大學三校的農(nóng)學校合并為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北大工學院并入清華大學;北大醫(yī)學院獨立為北京醫(yī)學院(后改為北京醫(yī)科大學)。

  北大地質(zhì)學系與清華大學等校有關系科﹐組建了北京地質(zhì)學院(已更名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大學法律學系并入北京政法學院(已更名中國政法大學)。院系調(diào)整后的北京大學遷校址于原燕京大學校址,原來北大、清華、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著名學者云集北大,奠定了北京大學文理兩科在中國長期領先的地位。

  1955年,中國科學院首批223名學部委員中,北大在任教師有28人,居中國高校之首。院系調(diào)整后,北大在1954年重建法律系(原北大法律系已有48年歷史,1952年并入了今中國政法大學),1956年重建圖書館學系。

  1955年,為了盡快建立中國的核工業(yè)體系,北大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原子能人才培養(yǎng)基地——物理研究室(技術物理系前身)。此外,北大在中國最早培養(yǎng)半導體專業(yè)人才,并在中國計算機研究起步階段就辦了計算機學習班。據(jù)1966年的統(tǒng)計,北大時有在校生近九千人。這期間北大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有百余人后來成為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這段時間,北大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等。

  校長馬寅初的《新人口論》被視為此階段北大最突出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但文章發(fā)表后就遭到了評判。1957年反右運動中,北大七百余名師生被錯劃為右派。1961年,黨中央提出“調(diào)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開始糾正各種失誤,同年整頓高校工作,提高了北京大學的教學質(zhì)量。

  1965年3月起,北京大學開始在陜西漢中建設新的校區(qū)(時稱“653工程”)。

  1970年6月27日,在停止招生四年后,北大開始采取“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的方法招收工農(nóng)兵學員。第一屆入學新生2242人,其中北京總校1676名,漢中分校148名,江西分校418名。

  1973年8月,北京大學電子儀器廠和北京有線電廠等單位合作在北大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每秒運算一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簡稱150機)。標志著中國電子計算機技術又前進了一大步。

  1975年,北京大學圖書館新館建成啟用,是中國當時面積最大、設備最好、藏書最豐富的高校圖書館。

  北京大學(1976-至今)1976年10月,結束了十年內(nèi)亂。北大逐步實行了校、院、系三級管理體制,設立了經(jīng)濟學院等多個學院。設立方正集團、北大青鳥集團等公司,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1979年9月,黨中央為著名經(jīng)濟學家、教育家馬寅初平反,并批準教育學部任命其為北京大學名譽校長。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大學7000多名師生參加國慶35周年慶典。

  1989年4月,某個代表逝世,北京大學學生與北京其他高校學生自發(fā)悼念某個代表。

  1996年10月、1998年5月,北大成為國家高等教育“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學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百年校慶。美國斯坦福大學校長蓋哈爾·卡斯帕爾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北京大學的百年紀念具有特殊的意義,值得來自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們在此相聚一堂。

  1999年11月,許智宏院士出任北京大學校長。

  2000年4月3日,同根同源的北京大學與北京醫(yī)科大學合并,組建了新的北京大學。原北京醫(yī)科大學的前身是國立北京醫(yī)學專門學校,創(chuàng)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紀三、四十年代,學校一度名為北平大學醫(yī)學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diào)整中。1985年更名為北京醫(yī)科大學,1996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支持的醫(yī)科大學,2000年,復又回歸北大懷抱。

  2001年,北大啟動“元培計劃”,貫徹“加強基礎,淡化專業(yè),因材施教,分流培養(yǎng)”的辦學方針,實踐新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2001-2002年,北京大學先后組建、成立了政府管理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物理學院、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環(huán)境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軟件學院、對外漢語教育學院。

  2002年2月,時任北大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北大方正技術研究院院長王選院士獲得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是中國現(xiàn)代印刷革命的奠基人,被人們譽為“當代畢升”。

  2014年5月,北大啟動“燕京學堂”項目,為來自海內(nèi)外一流大學的學生開設的一年制“中國學”碩士學位。

  2015年10月,北大校友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理由是她發(fā)現(xiàn)了青蒿素。屠呦呦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結束語】了解完北京大學的前身,也了解了北京大學的歷史,是不是更想好好學習然后來到夢寐以求的院校呢?好好加油吧小伙伴!

你可能也喜歡:
校園文化指南,北京大學有幾個學院
校園文化指南,北京大學有哪些專業(yè)
競爭激烈的北京大學最好的專業(yè)是什么
中國飲食文化的意義,你知道嗎?

展開閱讀
共有2條信息2/2首頁上一頁12
八字合婚八字精批十年大運測終生運
2024甲辰年十二生肖運程(完整版)

熱門推薦

姓名配對測終生運測事業(yè)運合婚配對命格精批2024生肖運

綜合測試

生日密碼
生辰八字
稱骨骨重
前世今生
生肖查詢
生命靈數(shù)
黃道吉日
公歷換農(nóng)歷
農(nóng)歷轉公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