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城市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間故事戲劇文化
首頁 文化飲食文化

膾炙人口的閩南小吃文化

2015-09-23 16:45:00作者:匿名第一星座網(wǎng)

  中國飲食文化源遠(yuǎn)流長,豐富多彩。閩南飲食文化作為我國閩南地區(qū)、臺灣地區(qū)和東南亞地區(qū)傳承已久的區(qū)域性飲食文化,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編以閩南特色小吃為切入點,為您闡述小吃文化大全之閩南小吃的飲食文化。

閩南小吃文化

  歷代廚師利用豐富的物產(chǎn),兼容中外烹飪特長,逐漸形成了風(fēng)味獨特的閩南菜流派。閩三角——廈漳泉三個地區(qū),不僅在地域上相聯(lián)系,文化上的溝通與交流及相互影響也互不間斷,其飲食文化一脈相承。漳州菜和泉州菜有許多不可分割的淵源。明萬歷以后,實行海禁,泉州后渚港式微,閩南的對外港口轉(zhuǎn)移到漳州的月港,漳州成為進(jìn)出口集散地,泉州、廈門及東南亞的商賈云集,閩南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推動了漳州餐飲的發(fā)展。

  閩南風(fēng)味小吃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流傳著許多“食”文化的故事。小吃品種繁多,式樣翻新,造型美觀,且用料考究、美味可口,做工精細(xì),有小菜、熱菜、湯羹、主食、甜點、水果六種類別。廚師利用豐厚的特產(chǎn),融合了閩南地方美食炒、炸、煎、燴等傳統(tǒng)工藝,綜合體現(xiàn)了閩南小吃的風(fēng)味特色,既保留了唐宋遺風(fēng),又有創(chuàng)新內(nèi)容。

  如今,閩南各地大街小巷,云集著各種各樣漢族閩南特色小吃,吸引大量海外僑胞、臺胞及游人前往品嘗。閩南最有名和最普遍的小吃有:土筍凍、燒肉粽、五香、芋包、韭菜盒、油蔥粿、鹵豆干、鹵鴨、蠔仔粥、面線糊、沙茶面、薄餅、蠔仔煎等。

  閩南特色小吃還有:鮮酥蚵串、魚仔粥、鱟羹、包心魚丸、鮮肉魚丸、水丸湯、馬鮫粳、網(wǎng)紗魚卷、酥炸魚條、捆蹄、扁食、肉燕、燒芋果、雞湯伊面、干拌面、鹵面、蓮美豆干、糯米灌大腸、豬血尾口粳、苦菜大腸湯、蝦皮番薯粉團(tuán)、豆簽、牛肉羹、豆花、石花糕、粳粽、豆粽、炸肉丸、嫩餅菜、桂花蟹、芋鴨、肉夾包、燒芋果、甜芋餅、菜果、水晶菜頭餅、腰子餅、肉餅、芥菜飯等。

  土筍凍,是用一種生長在淺海灘涂里,像蚯蚓的軟體動物熬成的膠狀體,不僅美味,還能降火消炎,清涼解熱。最早源于泉州安海,是泉州、漳州沿海一帶的特色小吃,然而廈門海滄的“土筍凍”更是遠(yuǎn)近馳名,被列為廈門第一風(fēng)味小吃。海滄有三寶,其中一寶就是“土筍凍” 。

  “肉粽”以其選料講究,配料多樣,制作精細(xì),歷史久遠(yuǎn)而享譽海內(nèi)外。肉粽、粳粽、豆粽在閩南都是端午節(jié)的必備供品。同時,在閩南有這樣一個說法,“沒吃過面線糊的,肯定不是閩南人。”這足以證明面線糊在咱們閩南人心中的地位。

  但同是閩南小吃,不同地區(qū)也有自己的特色。就面線糊而言,它在泉州、廈門幾乎家喻戶曉。然而兩者略有差別。泉州的面線糊,面細(xì)湯稠;而廈門面粗湯稀,在用料上也有所不同。

  閩南一帶主食以大米為主,一般是早晚稀飯,中午干飯。過去貧窮人家米不夠,常將地瓜摻在稀飯中煮。 所以閩南人和地瓜的緣分是非常長遠(yuǎn)深厚的,現(xiàn)如今,閩南人都保留著吃番薯粥的習(xí)慣。番薯、芋頭在一段時間、一些地方曾經(jīng)作為主食或主要的輔助糧食。“番薯燒、芋仔冷”,“吃番薯、配海魚”,獲將番薯加工為番薯簽、番薯箍、番薯粉、番薯干;街上有賣蒸番薯、燜番薯、烤番薯、炸番薯的。芋頭還可做為芋泥、芋包、芋棗,咸甜皆宜。

  閩南人很有創(chuàng)造性,把“硬米”煮成“白粥”、“番薯粥”、“咸粥”,做成米粉、粿條、咸粿。把“糯米”制作成“甜粿”、“炸棗”、“糕仔”、“油飯”等。

  你可能也喜歡:
  大眾小吃:肉夾饃的來歷
  川菜之宮保雞丁的由來
  帶你了解餛飩的由來
  美食典故:老婆餅的由來

展開閱讀
八字合婚八字精批十年大運測終生運
2024甲辰年十二生肖運程(完整版)

熱門推薦

姓名配對測終生運測事業(yè)運合婚配對命格精批2024生肖運

綜合測試

生日密碼
生辰八字
稱骨骨重
前世今生
生肖查詢
生命靈數(shù)
黃道吉日
公歷換農(nóng)歷
農(nóng)歷轉(zhuǎn)公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