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城市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間故事戲劇文化
首頁 文化宗教文化

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懷重點

2015-03-16 10:43:00作者:匿名第一星座網(wǎng)

  中國儒家文化歷史悠久,它的中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思想文化,它不斷影響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宗教文化。不過儒家所提倡的人文主主義思想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大不相同,它們的論域不同和涵義也有很大的區(qū)別。接下來就由小編我詳細的給大家講解一下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懷。

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懷重點

  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懷重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肯定人的地位,彰顯人的價值。
  儒家認為,人是萬物中的一員,但又不是與萬物平起平坐的一員,而是高于和優(yōu)于萬物的特殊存在?!缎⒔?jīng)》引述孔子的話說:“天地之性人為貴”。荀子說:“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董仲舒說:“天地之精所有生物者,莫貴于人”。這些論述表達的一個共同的意思是人“為萬物之靈”,集天地之精華,五行之秀氣。人這個存在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和價值,那么他的生命就應該被尊重。正是在這樣的思路下,中國傳統(tǒng)哲學是“人學”,具有濃郁的人文氣質(zhì)。

  重視人倫關系,倡導人倫義務。
  儒家文化非常重視人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人倫關系。儒家認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落入到一張已經(jīng)織好的人倫網(wǎng)絡當中。沒有人倫網(wǎng)絡,人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所以,儒家講“五倫”,說的就是五種人倫關系: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不但有這五種關系,對應每種人倫關系,規(guī)定了相應的人倫義務:“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儒家認為這些關系是基本的社會關系,不可更改,不容置疑,甚至有些與生俱來的、無可選擇的——“天倫”。人在社會生活中,不但要盡職、盡責,而且要盡倫。這與西方哲學不同,西方哲學是個人主義的,中國哲學是整體主義的,西方哲學張揚的是個性自由,中國哲學著眼的是人倫和諧。正是因為儒家把人納入到倫理關系當中,倡導人倫義務,并按照規(guī)定的義務進行倫理教化,所以中國傳統(tǒng)哲學變成了倫理學,充滿了人氣,充滿了中國特色的人文氣息。

  推崇人的主體性,強調(diào)獨立人格。
  每個人都有其獨立意志、獨立人格。這是儒家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點。從中國哲學傳統(tǒng)上看,儒家文化特別強調(diào)主體內(nèi)在道德意志自律、道德踐行上的主體性。子曰:“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切道德的行為都是出自內(nèi)心的自然要求,強調(diào)個人的正心誠意、修齊治平,乃至殺身成仁??鬃犹岢觥爸臼咳嗜?,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孟子提出“舍生取義”,都是堅持自己的獨立人格,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人格,“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边@都是對人的主體性和獨立人格的明確表達。將內(nèi)在的善端擴充,使之變?yōu)橹黧w的道德意志,就能以“大丈夫”氣概立于天地之間。儒家文化培養(yǎng)出來的人有大人格,有使命感和責任感,就是緣于這種道德精神的主體性和人格的獨立性。

  飽含憂患意識,擔當歷史責任。
  儒家從憂患意識出發(fā),探討的是個人與整體之間的關系,強調(diào)的是個人之與整體的義務和責任、入世與擔當,“茍利社稷,生死以之”(左傳·昭公四年)“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拌F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千古文人家國夢,修齊治平濟世心。中國傳統(tǒng)哲學以及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人文情懷寓于他們的政治關懷和社會關懷中,“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成為中國傳統(tǒng)哲學人文情懷的典型表達。

  探索社會理想,追求人生大道。
  儒家倡導“德治”,孔子強調(diào)仁愛(“仁者愛人”),孟子說要施行仁政(“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思想,是儒家社會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仁人志士為之奮斗。這是儒家思想中最進步的內(nèi)容,最有利于和諧社會建設的觀念。儒家文化的最高理念,就是建設大同社會。這是中華文化的精神家園,也是中華民族的安身立命之地,表現(xiàn)出對社會理想的人性渴求。在個人生活中,儒家以道德完善作為人生的最高境界,在社會生活中,以道德完善為理想社會,將仁義(社會的合理性)原則放在首位。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薄罢?,正也?!笨鬃釉唬骸白訛檎捎脷⒆佑贫裆埔?。”“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歸根到底,是期望建立一個人性化的社會,期望體現(xiàn)一個社會對個體的關懷。以仁者行仁政,將人性善推廣到政治領域,就是“仁政”。孟子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儒家文化的人文氣質(zhì)或者人文情懷,究竟可以為現(xiàn)代人提供哪些有益的思想資源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也是百多年來隨著中國近代化、現(xiàn)代化的歷程,隨著中國與世界的碰撞與交流,中國的知識界一直在努力思考的問題。儒家文化重視并倡導人際、人與社會、人的身心、人與自然諸方面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在歷代中國典籍的思想脈絡里,不斷地闡述和豐富“以人為本”的儒家價值理念。對于我們今天來說,這是我們新的傳統(tǒng)、活的文化中最核心的價值觀念部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向現(xiàn)代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的寶貴的思想資源。

  你可能也會喜歡:
  土家族的八寶銅鈴舞起源及特點
  豐富多彩的維吾爾族民歌
  濃郁宗教色彩的回族的婚俗文化
  歌舞民族苗族的牛文化

展開閱讀
八字合婚八字精批十年大運測終生運
2024甲辰年十二生肖運程(完整版)

熱門推薦

姓名配對測終生運測事業(yè)運合婚配對命格精批2024生肖運

綜合測試

生日密碼
生辰八字
稱骨骨重
前世今生
生肖查詢
生命靈數(shù)
黃道吉日
公歷換農(nóng)歷
農(nóng)歷轉(zhuǎn)公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