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福建土樓
2015-02-10 17:34:00作者:匿名第一星座網(wǎng)
府第式方樓
一般認為,府第式方樓同樣屬于方形樓,因為從整體看,它4個角都呈90,似乎兩者沒有根本的區(qū)別。但兩者在建筑布局、結(jié)構(gòu)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應當把它們區(qū)分開來。
府第式方樓在中軸線上的3座樓、屋,前低后高,以天井相隔,以廊道或石砌通道貫通,天井兩側(cè)為廂房、回廊。方樓正面為高2一3層的樓或單層屋,后向為主樓。前座樓或前座屋均設門廳,出口為大門;中座一般為主廳(祖堂),單層,高5米以上,系全樓公共活動的中心;后座主樓比前座樓或前座屋高2至3層,設廳堂(俗稱上廳),一般用于供奉神座。
中軸線兩側(cè)為前低后高的橫樓,互相對稱,明顯低于后樓,但本身若干級的落差并不大,它與前后座樓屋緊密相連。橫樓的房間門均朝向中軸線,與“三堂”(即前、中、后座樓屋)相呼應。
“三堂”與橫樓之間分別有一至兩個長方形天井,其前向、后向甚至中間以廊屋或石砌通道與前、中、后堂貫通。前堂(樓或屋)兩側(cè)設廊廳,并各開一小門作為橫樓的出入口。全樓天面為小青瓦漢代九脊屋頂,主樓(后堂)高且出檐較大,突出了其在全樓中的主要地位。
宮殿式方樓
宮殿式方樓與府第式方樓有很大差異,最大的差異就是型制完全不同。宮殿式方樓的核心部位處于內(nèi)院之后側(cè),即祖堂處于后堂,而府第式方樓的核心部位處于內(nèi)院之中心,由前、后廳與兩邊回廊組成小四合院,中心為天井,規(guī)模也比前者的第二進只有一個中廳要大得多。
宮殿式方樓的前樓及兩側(cè)的橫樓,其前半部分比后樓以及橫樓的后半部分矮一層,而府第式方樓的主樓通常四周高度相等,或僅僅后樓略高于前樓及兩側(cè)之橫樓,其地面也只比前向高出一至3個臺階,落差不明顯。宮殿式方樓的前樓、后樓的屋頂均分成3段作斷檐歇山頂式,加之后樓比前樓高出一層,使外觀更顯得錯落有致。
而府第式方樓的四周都是懸山頂,即使兩側(cè)橫樓的屋頂也不像宮殿式方樓那樣分作多段作懸山迭落。宮殿式方樓后廳的結(jié)構(gòu)、裝飾遠比府第式方樓復雜、華麗,而府第式方樓相對比較簡單、樸素,與其樓門廳大致相當。
五鳳樓
九脊歇山頂,屋脊飛檐為5層疊,猶如展翅飛翔的鳳凰,錯落有致,雄渾古拙,故名五鳳樓。其型制與府第式方樓、殿堂式圍樓相似,樓內(nèi)也設廳堂,樓兩側(cè)為橫樓;有的五鳳樓樓內(nèi)不設中堂,整座樓簡化成“兩堂兩橫式”,被稱為縮簡式的五鳳樓。
無論如何,“從整體看,以三堂屋為中心的五鳳樓含有明確的主次尊卑意識,可以肯定,它是漢族文化發(fā)源地的黃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續(xù)發(fā)展……”。
五鳳樓與府第式方樓、殿堂式圍樓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五鳳樓前低后高,逐級升高,整個天面的屋脊為5層疊,這是后者所沒有的,其落差也比后者要大得多;如若地基為山地斜坡,則樓內(nèi)廳堂、兩側(cè)橫樓都隨著地勢而呈階梯式升高,樓內(nèi)地面亦呈多級階梯形,后者即使有此現(xiàn)象,但沒有前者那么明顯,階梯級數(shù)也比前者少。
殿堂式圍樓
這種類型的土樓,在永定縣高陂鎮(zhèn)、下洋鎮(zhèn)等鄉(xiāng)鎮(zhèn)現(xiàn)存不超過10座,它是閩粵贛邊客家地區(qū)的民居建筑文化相互影響不可多得的實例圍龍屋是廣東省梅州市等客家地區(qū)集中分布的一種傳統(tǒng)民居建筑。
從外觀與平面布局來看,殿堂式圍樓與圍龍屋極為相似:由兩大部分組合而成,中軸線鮮明,前半部分為“三堂兩橫”或“兩堂兩橫”、“兩堂四橫”合院式建筑,后半部分為半月形圍屋或圍樓,祖堂設于中心部位,即第二進的中廳(堂)。
可是,兩者有明顯的差異:殿堂式圍樓的承重墻均以生土夯筑而成,至少后半部分即主樓如此,而圍龍屋的承重墻以三合土或青磚為材料;殿堂式圍樓前半部分包括橫樓大多數(shù)高2層,后半部分一般高3層以上,而圍龍屋前半部分為單層,后半部分一般高2層;殿堂式圍樓前半部分的正面一般只設一個大門出入,而圍龍屋半部分的正面除了設一個大門外,還在大門兩邊各設一個儀門(又稱小門),供住在橫屋的主人出入。
走馬樓
通常倚山而筑,錯落有致,形式多樣,依地勢變化而變化。其中以縱向呈一字形、沿著山勢分若干級向后延伸的一字形走馬樓居多。受地理條件限制,這種樓一般高2層。其底層設廳堂、廚房、雜物間、畜廄、廁所等,二層為臥室、谷倉。
它與其他種類的土樓相比,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二層的外部以杉木架設一條外伸懸空的外通廊。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吸收了干欄式民居建筑的優(yōu)點,能夠適應復雜地形和多雨潮濕的氣候。
五角樓
樓體與圍墻均隨地形而建,平面呈不規(guī)則五邊形;樓內(nèi)布局因地制宜、靈活多變、層次分明、井然有序,比其他土樓更富于立體感。內(nèi)通廊式平面,歇山頂,穿斗、抬粱混合式構(gòu)架。此外,永定湖坑鎮(zhèn)還有八角樓,建造時受地勢所限等因素,于是便產(chǎn)生了這種奇特的土樓。這類土樓都設計巧妙,形制新穎。
紗帽樓
這種土樓或在溪邊的石砌墻上挑出木制挑廊、小木屋,以杉木板圍護,后側(cè)連著高大的方形土樓,或半月形土樓與方形土樓組合,依地勢前低后高,中間為天井。從正面看去,其形狀恰似古代官員的烏紗帽,故名。這種土樓現(xiàn)存甚少。
吊腳樓
大多數(shù)是商業(yè)店面,沿街構(gòu)筑。一般面闊單間或2間、3間,進深2間或3間。前面向著街道或村道,前半部分或三分之二部分為土樓;后傍溪河,以杉木挑出的木樓與前半部分的土樓連成一體,以杉木板圍護后半部分的木樓,也開窗。
臨溪河的懸崖處,用直徑較大的杉木柱支撐。若前半部分的土樓高3層,則后半部分的木樓也高3層。從正面看,吊腳樓貌似普通的方形土樓;而從后向看,它則貌似中國南方一些地方的干欄式民居。這種土樓的優(yōu)點是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間,確保了街道的用地。
你可能也喜歡:
【城市文化】江蘇文化特色知識大全
【城市文化】江西文化知識大全
【城市文化】遼寧文化知識大全
【城市文化】山西文化歷史知識大全
綜合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