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城市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間故事戲劇文化
首頁 文化飲食文化

詳解:山東飲食文化傳統(tǒng)民俗

2015-02-04 16:34:00作者:匿名第一星座網(wǎng)

山東飲食文化傳統(tǒng)民俗

  二、煎餅
  膠濟(jì)鐵路以南、津浦鐵路以東是以煎餅為主食的地區(qū)。清初蒲松齡作《煎餅賦》,說明那時魯中人民已經(jīng)以煎餅為主食。曲阜有的地方稱煎餅為“家餅”,因?yàn)槭羌壹覒魬舻某o垺<屣炓蛟?、做法不同,有許多種類:
  攤煎餅,用小米、黃豆,水浸后用小磨磨為糊,燒熱鏊子,舀一勺米糊于鏊子上,立即用木扒子攤開,稍待即熟。淄博地方流行這種煎餅。
  刮煎餅,磨好糊后,經(jīng)一段時間發(fā)酵,將糊倒在鏊子上攤成圓形后,再用扒子將糊刮平,因此名叫刮煎餅。因發(fā)酵后成品微帶酸味,所以又叫酸煎餅。以泰安各地最為流行。
  翅子煎餅,流行于臨沂各地,用竹片將舀在鏊子上的糊向左右兩邊撥動制成。
  三碰頭煎餅,粗小米、高粱,加少量黃豆制成的煎餅。
  囫圇谷子煎餅,用谷(或糠)、高粱、黑豆做成的煎餅,舊時曲阜地方窮家日常食物。
  滕州大煎餅,地方俗稱“碾擰”,與別的地方的煎餅不同,餅大,直徑2.5市尺,餅厚每斤只稱4個,其中有許多品種:白煎餅,用面粉做成,被視為上品,新麥子煎餅蘸醬就小蔥,或者卷老咸菜就小蔥更受推崇;紅煎餅,即高粱面煎餅,一般每10斤高粱加三四斤豆子,所以又稱“足豆子煎餅”,最宜卷辣椒吃,諺云:“煎餅卷辣椒,越吃越上膘”;黑煎餅,用地瓜或地瓜面制成;沓菜煎餅,將菜餡撒在烙熟未揭的煎餅上,再覆蓋一只煎餅,待菜餡熟透,折成長卷食用;潑蛋煎餅,攤白面煎餅時,餅面抹雞蛋;椒葉煎餅,做新麥煎餅時,取鮮嫩花椒葉加鹽搗為糊,加在煎餅糊中,餅色青瑩,有辛香味;芝麻煎餅、新麥煎餅,加鹽、撒芝麻,為送親戚嘗新食物;烘柿煎餅,秋令食品,攤軟柿于餅面烙熟;麩皮煎餅與糠秕煎餅,度荒食物。
  滾煎餅,和面為一二斤重一團(tuán),燒熱鏊子,持面團(tuán)作圓圈狀滾動,烙熟揭起。
  柿子煎餅,流行于青州一帶,用蜜柿,去皮、蒂、核,用柿肉與小米共磨為糊攤成煎餅。
  棗煎餅,孔府家廚所制名品,紅棗經(jīng)水泡去核,用棗肉磨糊,摻入米糊制成,成品疊為長方形,味甜且脆。
  肉湯泡煎餅,將肥肉切末,爆鍋加水,開鍋后將煎餅撕碎放碗內(nèi),澆湯食用,農(nóng)家視為美食。
  煎餅卷油條,待客食品。
  米對米煎餅,生小米六成,熟小米二成,黃豆二成,共磨糊攤煎餅。泰安富家食品。
  五香煎餅,饋贈親友特制的煎餅。

  三、面食
  小麥同稱“細(xì)糧”,從前農(nóng)家平日不常吃,多用于過節(jié)、待客,今則成為日常主糧,用面粉制成的食品種類繁多,總名為“面飯”。
  饅頭,在鄉(xiāng)間有種種細(xì)別,形圓的叫餑餑、饃饃、饃,方的叫卷子、大卷子、方卷子。在許多地方,餑餑和卷子的區(qū)別又不僅僅在形狀,做餑餑比一般更精細(xì)些,切“劑”之后,一一揉搓,其風(fēng)味遠(yuǎn)非卷子可比。
  豆包,又稱豆圈子(鄄城)、豆餑餑(膠東),面皮,紅豆棗餡。
  花卷,又名油卷、鹽油卷,加油加鹽加蔥花制成。
  包子,這也是一個總名,一般中間提折的叫包子,做成圓形狀收折中間的叫菜餑餑、菜饃,有沿?zé)o折,餡子較差的叫角子、菜角子。
  餃子,又名、扁食、水包子、水餃、角子。長島、蓬萊漁村有“大魚”,取新上岸鮮魚、鮐魚肉,剁或切為餡,略加韭菜,少佐鹽,包餃子如拳大,漁民視為美食。
  餅,名目最多。有發(fā)面餅、燙面餅、家常餅、單餅、餡餅、千層餅、硬餅、鍋餅等。
  火燒、蒸餅,這類面食多用作饋贈,其中以木模(俗呼為“磕子”)磕制的名色最繁,有果子、餑餑、點(diǎn)心、蓮子、瑞餅、荷葉、花兒諸種名稱。
  棗花子,發(fā)面,分劑,搓條,折三曲,曲彎處插棗,用筷子由中間夾一下,形成花瓣樣式,蒸熟,一般用于走親戚盛于籃中作裝點(diǎn)。
  花糕,發(fā)面做餅,其大如盆,遍插紅棗,蒸熟,用以敬神或作禮品。
  面條,搟片,菜刀切條,俗稱刀切面。民間有各種名稱:面、水面、湯面、面湯等等,按做法的不同,有爛面、過水面、雜面、混湯面、爆鍋面種種。長島北部漁村有“魚面”,連刺煮魚,魚熟再下面條,魚與面共食,邊吃邊吐刺,做法與吃法都堪稱一怪。出海漁民又常吃“刀魚喂兒面”、“
  魚過水面”。乳山、牟平柞蠶生產(chǎn)區(qū),以蠶蛾開鹵吃面,名為“蓋面”。海陽、萊陽等地,秋季切鮮芋頭塊與面條共煮,俗稱“芋頭面”。
  湯,常見的是疙瘩湯、片兒湯,魯西稱為面葉、面棋,海陽有揪面湯,乳山有豆兒湯。
  糗,又稱“焦面”,炒大麥或小麥至焦熟,磨為粉,以涼水拌食。古代稱為“麥飯”、“屑麥”,多作軍中食糧。文登、榮成地方農(nóng)民,常把和好的焦面握成團(tuán),勞動時帶至田間食用,俗稱“焦面汽溜”。

  四、雜糧食品
  各地環(huán)境不一,物產(chǎn)不同,就地取材,形成各種食品。
  “連展”,將熟青麥穗,蒸熟,搓下麥粒,于石磨上磨成軟醬條,加糖或加鹵食用。
  豇豆湯,用豇豆面和水搟為薄片,爆鍋?zhàn)鰷?br />  油飯,用制粉絲過程中的粉漿,爆鍋加黃豆、花生米、肉丁、豆腐干等,開鍋再加玉米面、高粱面,做為稠粥,加菠菜末等“青頭”,佐香椿末、蔥末、醬油食用。
  甜沫,流行于魯西的粥飯。用花生仁、黃豆粒,經(jīng)浸泡和小米一起磨成“磨糊”,爆鍋加花生米、豆、豇豆、粉絲,煮開,加入“磨糊”,最后加菜末、胡椒面。
  蒸榆葉、蒸榆錢、蒸刺槐花,都是略加玉米面,在箅子上蒸熟。
  小豆腐,又稱菜豆腐、豆沫子、渣,即古代的“半菽”。以豆面和菜煮成,各地用菜因地制宜,以干蘿卜葉、白菜、芋頭葉等為常見。
  菱角食物,東平湖、微山湖地方的人用菱角磨粉可做菱角面饃、菱角面條、涼粉。
  菱角粥,取菱角仁所煮的粥。
  小米干飯,加菜鹵食用。
  二米干飯,用大、小米、綠豆蒸做。
  各種稀飯,以膠東地區(qū)分得最為細(xì)致:玉米面粥叫米湯;小米粥叫粘粥;高粱面稀飯叫胡湯;高粱面加小米做粥名叫“疥疤子飯”;放少許小米煮開名叫煮湯;高粱煮開,名叫高粱花子;高粱去皮做粥名叫高粱米、胡秫米;玉米搗為破瓣做粥名叫“大 子”。
  高粱餅子,又稱“胡湯餅子”。
  嘎噠板,和高粱面搟為餅,抹油,撒鹽,撒蔥花,疊成幾層,切為寬條狀,蒸熟,為粗糧細(xì)做食品。
  粘(年)糕,也稱米糕,以大黃米(黍米)和水蒸糕,佐糖食用。
  蕎麥面,以蕎麥面做的面條。
  焦豆粥,以水磨分別磨黃豆與小米為漿,籮去渣,先燒開豆?jié){,再加入小米漿,不加攪動,煮至粘稠。
  栗子面餅子,以栗子磨面做餅子,香味極佳,但樣子不好看。因此盛產(chǎn)栗子、喜制栗面餅子的萊陽黃埠寨流行一句歇后語:“黃埠寨的餅子--別看樣?!?br />  花生餅,民間榨油時,將鹽、蔥末、香菜末雜入炒坯中,輕榨,使餅中含油較多,以之為零食。
  豆粥,孔府家常飯,用小米摻在豆?jié){中熬制。
  咸糊糊,用小米面或玉米面加菜末和咸鹽制成的粥,孔府亦有。

  您可能也喜歡:
  民族文化:滿族的由來
  民族文化:漢族的由來
  民族文化:東鄉(xiāng)族的起源
  朝鮮族的風(fēng)俗習(xí)慣有哪些?

展開閱讀
共有9條信息5/9首頁上一頁12...456789下一頁尾頁
八字合婚八字精批十年大運(yùn)測終生運(yùn)
2024甲辰年十二生肖運(yùn)程(完整版)

熱門推薦

姓名配對測終生運(yùn)測事業(yè)運(yùn)合婚配對命格精批2024生肖運(yùn)

綜合測試

生日密碼
生辰八字
稱骨骨重
前世今生
生肖查詢
生命靈數(shù)
黃道吉日
公歷換農(nóng)歷
農(nóng)歷轉(zhuǎn)公歷
返回頂部